第二節 青少年籃球訓練大綱節選
一、籃球訓練年齡劃分與階段任務
(見附件表1)
二、訓練內容及要求
(一)啟蒙訓練階段(9歲以下年齡段)
9歲以下年齡的兒童是對身邊事情充滿好奇的年齡,興趣廣泛,易受身邊同伴的影響。興趣轉移相對也快。并且這個階段,身體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但該階段的兒童興趣不夠穩定,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太長。
1、訓練任務
以發展兒童的情趣為主,培養兒童參與籃球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習各種運球、傳接球技術和近距離的單、雙手投籃,熟悉球性、建立球感。掌握投籃、突破、傳、接球、搶位的正確動作要領,學會行進間高手和低手投籃。初步培養運球、傳接球、投籃運用能力和移動選位的基本能力。在游戲中初步體驗掩護、傳切等2-3人的進攻基礎配合,培養互助意識。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步法,發展柔韌、協調和靈活性。了解籃球的基本常識。
2、訓練內容與要求
(1)技術訓練內容與要求
技術訓練內容:
① 持球手法與移動——身體姿勢;運球手法、傳球手法、投籃手法(低手持球投籃與高手持球投籃);跑動、跳動、轉動、滑動方法。
② 傳接球——雙手胸前傳球,單手肩上傳球,單手體側傳球;(直線傳球、弧線傳球和反彈傳球。)雙手接球、單手接球。
③ 投籃——雙手胸前投籃、行進間單手高手、低手投籃 、單手肩上投籃。
④ 持球突破——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同側步突破上籃。
⑤ 運球——高低運球方法、直線運球方法、變向運球的方法。
⑥ 防守——防守步法(滑步、撤步與交叉步),半場防持球隊員(投籃、突破、傳球的方法。)
要求:
① 多種技術練習要與球結合,便于兒童建立球感;
② 技術動作要突然、多變;
③ 把籃球基本技術融入活動性游戲中,使孩子們提高學習籃球運動的興趣與掌握籃球基本技術的熱情;技術訓練方法要簡單、實效,便于兒童掌握;
④ 在組織練習時都應把發展兒童的身體素質、掌握正確的基本技術與兒童的身心健康同時來考慮。
(2) 戰術訓練內容與要求
戰術訓練內容:
①進攻戰術
A.學習傳切配合:2-3人之間擺脫傳接球,如擺脫跑出接球、空切(反跑)接球。
B.學習掩護配合:無球之間的掩護,運球掩護(小8字)。
C.學習全場行進間2-3人傳接球、運球和投籃的快攻技術基礎,2攻1。
D.學習進攻人盯人戰術:半場3對3、4對4的進攻隊形;學會運用傳切、掩護配合方法。
②防守戰術
A.隨球移動,選擇合理的防守位置。
B.學習擠過和交換防守的配合方法。
C.學習3對3、4對4,從進攻轉為防守時,快速找人。
要求:
①嚴格要求技術動作規范,揚長避短,人球兼顧,擴大視野。
②注意觀察判斷同伴和對手的情況,選擇配合行動時機。
③要對兒童少年介紹戰術配合,從簡單做起,如2-3人的傳切、掩護等。對于這些配合要求兒童跑到位,能在比賽過程中,做到傳球、移動這些基本的要領。
(3)體能訓練內容與要求
重點內容:
①跑練習:聽、看信號的短距離起動跑,前進后退跑,折返跑,滑動與跑動結合練習。各種聽、看信號的不規則跑,包括改變速度、方向的跑等。
②跳練習:單腳跳、左右腳交替跳、跨跳、兔跳、原地三級跳(第一步能左、右腳輪流),上步雙腳跳摸高,行進間左(右)腳單腳跳摸高等。
③靈敏性練習:運動中各種變換姿勢的跑,簡單體操動作練習。結合有球變換練習,游戲。
④柔韌性練習:各種拉伸練習,克服阻力拉伸。對練習的幅度與難度應適當提高,重點加強腕、肩、腰、髖關節的柔韌性。
一般內容:
⑤力量練習:以克服自身重量的練習為主,并根據學生(個人)的情況適當提高輕器械的重量或練習的組數、次數,要體現出力量發展和進步的要求。
⑥與技術結合的練習:目的是擴大籃球技術動作的積累,為籃球技術動作的增加而儲備。如小實心球的傳球、實心球的雙手拋球。
訓練要求:
① 從這個階段優先發展的柔韌性轉為以發展靈敏和速度居先,主要以提高運動關節的伸展性和肌肉彈性為目的,并輔以適度的力量訓練。
② 適當加大靈敏和速度練習內容的比重,靈敏向著更綜合、多變的組合形式發展,速度練習應較均衡地發展不同方向,不同體位及不同運動形式的起動、加速和變速能力,適當從半場速度練習更多地向整場速度練習過渡。
③ 柔韌練習應達到肩韌帶能在雙臂伸直并保持平行的狀態下自由從頭上前后擺動,能完成雙腿的縱叉和橫叉。
④ 能較協調地完成各種跳躍動作,使連續完成跳躍的數量增多,能協調地用任一腳上步做雙腳跳和行進間用任一腳起跳。
⑤ 能完成每組12~15次的俯臥撐練習,能較好地完成每組15-20次的立臥撐練習,能用24~26步完成全場往返單腳連續跳躍的練習。
⑥ 身體訓練的內容可從保持開始時的比重逐步向25%-30%過渡,但仍應保持啟蒙時游戲的特點。教練員應有每個運動員完成練習的數量、質量的記錄,并進一步總結其脈搏的變化與運動負荷安排之間的關系。